2007年9月8日 星期六

大蘋果肚皮舞現場直擊(三)

紐約夜總會表演風肚皮舞、部落風肚皮舞及混搭部落風肚皮舞
原作者:Neon
獲原作刊登hip circle 同意轉載譯寫自”Cabaret, Tribal/Tribal Fusion Bellydance in New York,”
http://www.thehipcircle.com/article/display.asp?ArticleID=154


一個夜總會表演必須在舞者的真實自我以及觀眾的幻想中拿捏得宜。成功的夜總會表演舞者都是擁有一身好舞藝的女演員。肢體的美感或技巧優越都無法完全取代表演感的能力-在精緻華美的浪漫詩篇或神祕故事的想像世界航行的靈巧度。

女性觀眾對於夜總會表演肚皮舞的欣賞,可以透過對於舞者的認同感,感同身受而直接反應,只要這名舞者有足夠的技巧與膽識來傳達它,這就像是閱讀一本浪漫小說,或觀賞一部浪漫愛情電影一樣。但是要達到對女性觀眾這種吸引力,一名夜總會表演風格的肚皮舞者必須具備更多的技巧與直覺能力。

部落風表演則創造出夜總會風格的表演所無法呈現的非幻覺之幻境,這是一種實際社群部落的慶祝、儀式,及高級表演活動。只要觀念正確並且適當執行,部落風表演幾乎不需費吹灰之力就能吸引女性觀眾。

我們不常談論到造成部落風與混搭風肚皮舞崛起的社會趨勢因素,因為這些新舞蹈形式的起源也絕非純然只是藝術層面的反應,它們來自於過去三十年以來美國在民族文化與課堂上的力學變化。

在ATS之前的部落風或不特意講求光彩亮麗的肚皮舞風格所呈現的靈巧,是為了擺脫「肚皮舞者是性感幻想產物」的刻板印象。雖然囿於資訊,或者無意配合藝術家週遭團體的高級藝術標準或保守品味,這些早期的實驗性先軀所發現的絕竅,在後來透過更好的策略、更高的創意,以及美式部落風的強力態度,而得到良好的發展基礎,更重要的是核心觀眾群在社會族群與文化背景上的轉變,造就了這番榮景。

第一代中東及地中海地區移民主掌夜總會表演,製造了來自他們傳統藝術與娛樂表演的風格,數十年後,他們的子嗣長成了保守而高教育的個體,對過份裝飾的夜總會環境不是不感興趣就是刻意排斥,他們會去別處找樂子,他們遷居至市郊或其他地區。許多城市裡的外來文化夜總會,像是紐約市裡的阿拉伯夜總會,因之慢慢衰敗沒落,肚皮舞者也因此必須轉換至其他市場,在阿拉伯/土耳其主題餐廳裡面對非中東/地中海地區的觀眾,以及參加其他非關文化的演出場合,包括大型夜夜店及幻想主題的活動,例如文藝復興節以及暗黑風夜總會。觀眾族群也有極大的轉變,較年長而缺乏教育者慢慢變成年輕,高等教育,專業職業或具創意背景的新觀眾。

二十世紀西方藝術見證了混搭潮流盛行於各個藝術形式之中。藝術家以及業餘者學習專注於在創新上屬於他們自己的創意潛力,而不再只是一眛追隨既有的藝術形式。這已經是所有藝術領域裡司空見慣的做法,即使是學院派也不例外。部落風肚皮舞的崛起反應了將異國文化、傳統及經典藝術形式改編為傳統或民族主義藝術家所不曾採用的現代式的,高度個體化的自我表現語彙。

舞者們往往譴責肚皮舞予人的後宮嬪妃刻板形象,但是任何從事表演的舞者都了解所謂主流觀眾根本連肚皮舞與中東地區都難以連想在一起,而後宮嬪妃的概念對於這些觀眾來說己經是對認識肚皮舞起源的很大一步了。對普羅大眾來說,肚皮舞只是一種性感風情的舞蹈,而很多人只在音樂錄影帶中匆匆一瞥地見過。

你可以將紗巾繞過觀眾的肩膀,做個老式風格的蘇丹致意,或者在電子樂裡表演不帶性別暗示的pops and locks,不論你表演什麼,主流觀眾都會認定這是肚皮舞,因為他們對於中東舞蹈的概念不清楚(這是民族舞蹈,而東方舞其他舞台表演的舞蹈則是其混搭的成果)。因此一旦他們觀賞這樣的表演,他們並不會直接認定這就是原汁原味的地方風味舞蹈。反觀劇場呈現較具說明力,在西方人的眼中,部落風與混搭部落風的表演比埃及女郎在姐妹婚禮上穿著傳統長洋裝舞蹈更具異國風味。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