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8日 星期三

摩洛可的中東舞蹈文化社會學(上) - 3

獲摩洛可同意譯自Dance As Community Identity in Selected Berber Nations of Morocco from the Ethereal and Sublime to the Erotic and Sexual by MOROCCO (Carolina Varga Dinicu)
(本文係應美國國會之邀進行舞蹈歷史學者研討會「舞蹈與社會研究專題」論文發表,1993年紐約市林肯中心)
英文原文請參見http://www.casbahdance.org/DANCECOMMUNITY.htm
圖片來源:www.agustingarza.com

I. 吉祝舞(GUEDRA)-隨著心跳聲傳播靈魂深處的愛與善意 (續前文)

服裝上必須配合舞蹈及儀式的表現風格以及肢體動作,特別是強調民俗形式,嚴謹的傳統幾乎不留給任何個人喜愛選擇或表達方式。這些袍服的風格和製成或穿戴原因,遠早於舞蹈及儀式發展之前。這不像劇院裡的舞蹈表演,戲服往往都是針對舞碼量身打造。

通常藍色子民的女性會在名為caftan的寬大長袍外 (有時不會穿),罩上長約五至六公尺,寬約二公尺的大片布料,她們把這塊長布料裹在身上,再朝向身體正面對摺,將正面及背後的布邊抓在鎖骨下方後以兩枚魚骨針固定住-這可是人類文明史上第一枚安全別針。魚骨針飾有長鏈作為固定之用,也有裝飾美觀的功能。在腰際還會繫上一條縄子或腰帶,作出寬衣束腰的效果,下面再穿上長及地面的裙子,布料會留出二公尺的幅度,可用來包覆在女性的髮飾外,隔絕沙漠高溫,這種設計對在沙漠生存乃至於吉祝都扮演了至於關鍵的重要角色。

藍色子民的女性所擁有那獨一無二的髮飾也是為了因應沙漠生活的結果-也與吉祝的整體效果有著密切關聯。她們的髮飾至少二至六英吋高(或者再更高),前面則以動物皮毛、帆布、毛氈或編織過的馬毛製成底座,再飾以子安貝、銀幣、綠松石、珊瑚,或珠貝紐扣或者可樂瓶蓋。在這髮飾正面下,有一排飾環固定於頭頂以及頭髮上,以馬毛交互編織,編成長辮,可以將髮飾緊繫於頭頂。在髮辮上也會加入子安貝、銀飾、綠松石及珊瑚珠子,在飾環背後有一個像把手狀之物與髮飾正面齊高,以馬毛或羊毛交織高立於頭頂中心,接近但沒有接觸到前方的飾環。

如此耗時費工的髮飾通常每個月或每一個半月會重做,髮飾能支撐上述的二公尺布料,讓布料不會直接接觸女性的頭部,得以讓空氣流通,維持人體正常體溫,可令她在白日高溫下常保涼爽,在寒冷沙漠夜晚保持溫暖。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