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30日 星期五

由男性幻想到女性綺想的現代肚皮舞之路5-5

譯寫/小眼麗莎
譯自Bellydance: From Male Fantasy to Female Fantasy by Neon


這些問題揭露了透過不同的藝術形式進行自我表達的嚴厲承諾與限制。行之有年而毫無史實根據地被稱為肚皮舞,這個舞蹈形式伴隨著西方文化趨勢,提供了機會無限的發展沃土給予次舞種或不同的形式。目前為止,大概只有「混搭風肚皮舞」與「實驗性肚皮舞」二詞用以形容新生於美國的肚皮舞形式,而許多藝術家咸認為這兩個名詞不夠精準。

我不喜歡使用「實驗性」這個字眼。生命太過短暫不應該以實驗待之。「實驗性」是一個具有防禦性質的辯護用語。許多藝術家的作品可能落入「實驗性」的項目裡,並且在夜總會或劇院等地進行商業表演,發行她們的錄影帶作品,在期間呈現出一致的風格。不論是商業性或非商業性的作品,藝術家們都投注了自己的信念與榮譽感,因此這些作品不該被視成是實驗性質-即使這些作品的形式尚未結晶化成為一股新形式或新舞種。實驗性質是所有創作過程的本質。

以「混搭風肚皮舞」來形容一種新的肚皮舞風格是種贅辭。「肚皮舞」一詞已然形容了許多因為肚皮舞而發想的新形式,而這些舞蹈形式明顯地有別於傳統民族舞蹈。這個西方字眼,相較於阿拉伯文裡的Raks Sharqi,是專門為了肚皮舞這個舞蹈家族而來的名字,事實上這個字彙也概述了混搭的意義-一種西方觀點下對於中亞、中東、北非、地中海地區舞蹈文化的闡述。「肚皮舞」不是一種歷史性的舞蹈形式,它是一種正在演化與磨合中的當代舞蹈形式,「肚皮舞」一詞自然地詮釋了新衍生而出的舞蹈形式。

2007年11月29日 星期四

由男性幻想到女性綺想的現代肚皮舞之路5-4



譯寫/小眼麗莎
譯自Bellydance: From Male Fantasy to Female Fantasy by Neon
http://www.thehipcircle.com/article/display.asp?ArticleID=178



圖片來源:Blanca from www.bellydanceposter.com


許多綺想文學的情節與角色人物在暗黑風肚皮舞中被予以闡釋,暗黑風肚皮舞可以說是黑色綺想文學、超自然恐怖小說等藝術作品的舞蹈版本。極度多元化的風貌,遠離民族舞蹈或東方舞的歷史重擔,暗黑風肚皮舞迎合了展現現代女性情感生活複雜面相的需求。當傳統民族舞蹈中所表達的求愛、姐妹情誼、理想化的部落生活,或東方舞所呈現的神祕感與魅惑不再吸引人,暗黑風肚皮舞提供了經由不同的暗黑綺想藝術所測試過的寬廣靈感來源。暗黑風肚皮舞往往採用會喚起男性不安與挑戰宗族社會的主題-女性復仇、女吸血鬼/女術士,或終極的致命妖姬。透過這些形象與人物所呈現的女性力量讚頌反應出宗族社會裡的二元系統,然而她們的自負態度與有力的形象讓傳統綺情女主角的尤物定位顯得過時而不適宜。莎樂美正是大行其道而莎哈芮札已經過氣了![譯註:莎樂美是七重紗之舞的女主角,傳說她以施洗者約翰的頭為禮而為意圖強暴她的繼父國王起舞,跳的就是七重紗舞/莎哈芮札則是1001夜裡說了1001夜故事以免於殺頭之禍的女主角]我們也看到自由的靈魂與許多幻想的造世英雄-沈淪的天使、黑暗女神、女戰士以及其他暗黑綺想主題。

不論是原創形式諸如東方舞、美式夜總會表演風格、美國部落風肚皮舞、暗黑風肚皮舞、音樂錄影帶/歌舞女郎式的肚皮舞,或者是由美國舞者模擬埃及、土耳其、Roma (吉普賽)所表演的史實型舞蹈,肚皮舞裡的每一波風格及其變型皆自有其道將自己織入演變中的文化趨勢。 然而,只有這種來來去去,根植於美國的風格才是理解我們本土文化需求的關鍵之鑰。

如果妳是一名表演中東舞蹈的舞者,妳可以在其規範之下以中東舞蹈為本而創造出新的事物或形式嗎?或者妳曾經被要求完全仿照由別人所發展出來的藝術形式嗎?顯而易見的是美式夜總會表演風肚皮舞並非中東舞蹈,正如同爵士不能被視為非洲舞蹈,嘻哈音樂不能與非洲音樂、舞蹈、藝術或時尚混為一談。一名表演中東舞蹈的舞者有沒有可能同時也是一位創意十足的趨勢領航員?如果她從未在中東地區工作過,而她的成就亦從未被中東地區的觀眾看到或接受?我認為如果一名舞者自認為中東舞蹈舞者,她的主要藝術重心應該是正確而翔實地呈現中東文化。如果她依據自己西方人的角度來理解中東文化而加入了自己的動作、創作主題乃至改變了音樂,以便呈現出她想與現代西方社會的女性分享的內容?在這些問題的背後,她是否還能被定位為一名中東舞蹈的舞者,或者應該被視作一名美式[這個空位可以填上夜總會表演、部落風、混搭風或暗黑風格等等]舞者?

2007年11月28日 星期三

由男性幻想到女性綺想的現代肚皮舞之路5-3


譯寫/小眼麗莎
譯自Bellydance: From Male Fantasy to Female Fantasy by Neon
http://www.thehipcircle.com/article/display.asp?ArticleID=178

部落風肚皮舞於是大受中古世紀/文藝復興時代同人誌社群的歡迎。綺情小說與電影中理想化的遊牧民族形像與舞者們行旅於異國風土的商旅團間,或在絲路上的市集表演不謀而合。

彷彿男性單性生殖的非女性化形象,以及某些部落風混搭的次文化亦根源於綺情文學。一方面仍然鍾情於浪漫風情的文學風格,女性觀眾亦發展出探索人性連結的興趣。許多綺情作品-包括小說、電影、影像式小說、日本連環漫畫、動漫畫,一般皆專注於人性本質的探索,並且探究人類與動物、超自然,或人工物質的互動關係,而非僅僅是兩性之間的和諧關係或張力。

此一取向的本源在於相信人性是宇宙間微不足道的存在元素 (科幻小說與綺情小說皆然-亦包括早在猶太教與基督教之前的文化裡也有) 。這種男性單性生殖的取向讓綺情成為極具彈性空間的藝術形式,以同等的努力可以娛樂稚子亦可滿足大人。青少年與成熟女性皆能察覺部落風混搭形式下某些次形式的差異與深層特質,並且能對彷若偷窺狂般的男性幻想刻板印象視若無睹地去欣賞這些舞蹈中所呈現形體與精神層面的人性基本特質。即使觸動人性感官是許多人學習或接觸肚皮舞的主要原因,在這些新的次形式裡,魅惑性主題不在創作考量之列。


當肚皮舞發源地區的中亞、中東、北非、地中海地區一帶,其原生舞種多為民族舞蹈、社群交際活動、社會行為、儀式舞蹈之用,西方世界的肚皮舞者卻是依附著東方舞傳統男性幻想的價值觀而發展,她們結合多元的肢體動作以及二十世紀早期歌舞女郎表演服裝以便向西方觀眾呈現異國風情的印象。而這種舞蹈形式的原生本質以及儀式性終將會受到重視是遲早會發生的自然現象。這個現象在部落風混搭出現後自然地發生了,部落風混搭的精神與形式正是來自於西方女性心目中理想化的群體經驗,並且以精心設計的流暢肢體語彙來吸引西方觀眾。

2007年11月27日 星期二

由男性幻想到女性綺想的現代肚皮舞之路5-2

譯寫/小眼麗莎
譯自Bellydance: From Male Fantasy to Female Fantasy by Neon
http://www.thehipcircle.com/article/display.asp?ArticleID=178



為移民觀眾表演的美國舞者試圖尋找表演的舞台以及肚皮舞原生地之民族舞蹈形式中屬於中東文化的高超技巧。早期沒有太多所謂的劇院表演,舞者們於是模仿中東地區的聚會娛樂形式。站在舞者個人的角度來看,她們受到追求豐富而多元的文化體驗之驅使而學習舞蹈,她們因為希望拓展人生觸角超越自己所處文化侷限的慾望而學習舞蹈。然而在肚皮舞的每一波人氣指數高漲的浪潮裡,驅使大眾興趣的來源卻是來自於全然不同的個人屬向概念 -「性感/異國風情/神祕魅惑之美/天后/明星/歌舞女郎/蕩婦/美麗的女奴/浪漫無比的異國探險/野性熱情的吉普賽」,而非來自於想要大開眼界地學習藝術或遠地文化的念頭。這股方興未艾的人氣浪潮仍舊來自於舊時東方學的根源-重新搬出男性幻想,採用東方學的綺麗想像用以逃脫社會保守主義,探索人性感官。後者是過去以來,至今仍是學習肚皮舞的主要驅動力。

女性總希望能釋放並進而表達自己的女性之美,採取不同的女性原型-東方學、女神或吉普賽作為靈感發想的基礎。

在20世紀的最後十年裡,流行文化深受綺情小說、幻想電影與漫畫,與其他幻想與魔幻發想的藝術大受歡迎的影響,神話、神祕主義、想像的世界、中古時代與暗黑的浪漫思惟滋養出一片不可思議的藝術想像新土地。幻想風潮穿透了所有的媒介-影片、文學、視覺藝術、同人誌社群,以及舞蹈世界。東方學的意象持續存在,只是男性幻想的成份不再如此鮮明。新式藝術家的東方學取向專注於「異國風土」的神話與精神文化層面,追求古老儀式,實踐感官意境裡的深層秘密,講求神性中關於女性部份的知識,展現母性中的無我精神…。詹姆士‧龐德電影與印第安那‧瓊斯博士的「法櫃奇兵」電影中的東方學意象是有所不同的。當新的肚皮舞形式紛紛產生之際,它們皆遵循著由綺情小說或幻想電影所建立起來的方向而發展著。

80年代的科學小說朝著科技化與男性層面的方向發展,而綺想文學則朝向較為女性化的風格發展(不盡然一定是羅曼史),並且意外地獲得廣大女性觀眾的支持。新崛起的綺想風格擁有穩健的女性力量基礎:它描繪了女性取得難以置信的機會,女性人物一反過去待救援的嬌弱公主而成為領導性的角色。大部份綺情小說與電影的情節皆以重整舊有秩序為結局,與男性讀者為主的科幻小說往往以與新時局共生存的結果大異其趣。綺情/幻想是一種渴望回歸單純時光,重回共同根源的品項,不論故事是發生在理想化的部落村莊裡,是有魔法的小精靈還是吸血鬼的世界裡,或者是處身在奉侍女神的寺廟,故事強調的是兄弟之誼/姐妹之情,與自然世界和諧共存,以及建構精靈世界或重整世界秩序。綺情文學裡的英雄與英雌們多半出身平凡,那是個沒有明星或天后的世界,每個人都可以成為英雄,成為女祭司,主導儀式,或成為隨心所欲的靈魂(這與命運或天數是相關的)。

這些特徵正是部落風肚皮舞精神裡的懷舊層面:一個由女人打造的世界,也是女人想要歸屬的世界,與刻板印象裡商業肚皮舞表演競爭激烈如割喉戰,有明星大頭症,宛如選美比賽的情況大相庭徑(筆者聲明:這裡所說的只是刻板印象的陳述)。

2007年11月26日 星期一

由男性幻想到女性綺想的現代肚皮舞之路5-1


譯自Bellydance: From Male Fantasy to Female Fantasy by Neon
http://www.thehipcircle.com/article/display.asp?ArticleID=178

譯寫/小眼麗莎


任何現存於世上而仍在發展之中的藝術都有其核心軌道,以及無數偏離軌道的變化,相互交織成為一個緊密相連的藝術與文化現象。每一波大潮流總會有逆流回應或抗拒。我知道在藝術的世界裡往往難以精密界定,我希望能以我先前對於部落風肚皮舞的經驗在本文中提出分析性的觀察。

混搭舞蹈形式在美國蓬勃發展的典型解釋之一是美國人依據自身文化環境與期許來改編原生舞種。另外一說則認為部落風與其它形式的混搭風格激增肇因於對於原生民族舞蹈藝術知識的缺乏或漠不關心。這些解釋並未認清部落風及其他混搭形式的文化根源,實在令人遺憾。

部落風肚皮舞不是夜總會、俱樂部或餐廳希望呈現給顧客那種講求炫亮性感的表演,現今已然開始有些商業場合接受部落風肚皮舞的表演了。對部落風/部落混搭風肚皮舞有興趣的學生們對於進入商業表演的專業其實興緻大不,因之教授部落風/部落混搭風肚皮舞的老師們往往傾向於不刻意教授容易上手講求效果的舞碼、點子、手具、專業演出的訣竅;她們花更多的心思在單點訓練、肢體統協、肌力養成、自我身體意識以及團體同步默契-這是許多夜總會表演風格的肚皮舞者較難接受的一種表演形態。然而部落風肚皮舞吸引不同年齡層、不同背景的女性一同前來分享魅力的文化意涵,展現對於原生民族舞蹈藝術尊重而不受限制的大方態度。

以我的經驗來看,要了解美國裔部落風肚皮舞者以及其他混搭風舞者的關鍵,在於「幻想」(fantasy)一詞。在與肚皮舞相關的討論中,我們以詼諧而無傷大雅的方式來看待這個字,有時我們以近乎不屑的態度將這個字眼當作是相對於正統的學院定義之反義字眼。在這裡我以直接而正面的方法來使用「幻想」(fantasy)一詞,有別於一般的綺情小說(fantasy fiction)一詞所代表的意義。這樣的概念讓我們得以在廣義的文化意涵環境下定位部落風肚皮舞以及其他混搭風形式。如同冰山一角,這個字彙反應的是一個不論你是為了興趣還是為了利益而下水,都值得思量的巨大文化結構。

由60至80年代,肚皮舞在美國的發展興盛於市郊的少數民族夜總會,以娛樂移民及來自中東/地中海地區的訪客為主,當時一般社會大眾對於這樣夜總會的存在一無所知。美國觀眾對於肚皮舞的興趣來自於美國文化傳統-這是對於東方學(Orientalism)以及好萊塢綺想的回應,進而演化成為諸如「像侍候蘇丹王般地為妳的老公而舞」、「蒙上紗面的後宮女孩」、「致命吸引力的魅惑妖女」、「隨心所欲的吉普賽女郎」等等特定的刻板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