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18日 星期六

從座標軸與地球科學的視角看Bal Anat (五)


Part V. 番外篇


很多人都覺得Salimpour舞蹈學校就是重口味的體力訓練以及讓學生不睡覺燃燒生命寫作業的集訓營我無法否認但這是為了追求高標準高效益的專業訓練與深化學習成果而不得不採行的方法如果其它舞蹈都能以這樣嚴格的方式訓練學生為什麼我們不行?

投身演藝事業長達四十多年的老師常耳提命面地告訴我們當舞台布幕拉開燈光打上舞台那一刻觀眾不會在乎你前一天多累多辛苦,狀況有多差,他們要的是一場值回票價的好表演而在她與許多好萊塢及其他專業藝術領域人士的合作經驗裡她歸結出成功之道在於能在截止時間前將創作完成(Get it finished)並從中累積經驗與能量這對有些人來說是天賦,但更多時候需要覺知地學習與練習。

但這不是學校的全部

在中東地區有許多不同形式與場合的肚皮舞表演,學校以培養阿拉伯觀眾會前往的夜店(Night Club)表演為主,這些夜店都有現場演奏樂團,或舞者自僱樂團,配合現場音樂演出需要很多知識、技能與經驗,特別是表演節目時間很長,短則45分鐘長可以超過一個小時半

表演曲目豐富多變化從進場流行歌慢板即興經典名曲Baladi Progression鼓舞到終場結束繞場...民俗舞蹈表演的曲目變化也反應出時代潮流演變,從早期純粹以埃及當時流行音樂為主,到八十年代後黎巴嫩與敍利亞音樂加入,舞者開始學習德布卡(Debke),九十年代後波斯灣觀眾湧入,當地音樂與舞蹈Khaleegy於是成為舞者們表演節目中必備項目,2000年後資訊流通舞者們要學習的新音樂與新節目愈發多元長年在杜拜北非及埃及等地表演的大學姐Sabriye就分享過許多小故事她記得有一週飯店裡來了遠自利比亞而來的大貴客,那一週她都得聽著從未聽過的利比亞音樂與節奏表演。

對於阿拉伯音樂的認識與理解,乃至有足夠能力應對阿拉伯樂團「活在當下」的即興特質,不是來自原生文化的舞者們更需要全方位地認識阿拉伯歷史、社會與文化,以及阿拉伯人對情感的表達方式--情感是跨越文化與語言隔閡的人性特質,只是阿拉伯人更詩意更深沈真實。在Salimpour舞蹈學校裡,我們學習這些知識與接受訓練,在忠實闡釋不同時期的特定風格外還能發展屬於自己的真誠表演風格

巡演中在斯德哥爾摩的現場樂團之夜或許是顯現Salimpour舞蹈學校價值與精神的最佳範例:那一晚許多高階學姐們輪流上台與現場樂團合作表演,她們不會知道樂團要彈奏什麼樂曲,但當樂音響起時,她們會知道這首曲子,這靠的是平日對阿拉伯音樂的聆聽與研究,樂團也樂於與她們合作,因為她們知道行規,表現得體。而身為觀眾的我們則隨著這些耳熟能詳的曲子適時地打拍子呼號,全場和樂融融。

我猶記得坐在我旁邊一位來自埃及領事館的老先生忙著打量環境:有好樂團,有好舞者,還有好觀眾,他不可置信地問我:妳們都知道這些歌?!噢,當然。那妳們喜歡這些歌嗎?!當然喜歡。老先生眼鏡後閃動著激動的小小光芒,表演結束前他來握手致意,說明天期待在觀眾席間欣賞我們的表演。

表演結束後樂團彈奏了幾曲阿拉伯樂曲,大家一起上舞池跳舞,在那一霎那,我明白我的學校培養了能與現場樂團合作愉快的優秀舞者,還有能欣賞感受阿拉伯音樂,受到良好教育的觀眾,而我們在舞蹈中共享歡樂時光。

因為音樂,我們相知相融;因為舞蹈,我們表達自我。

沒有留言: